究竟现在生鲜电商行情怎样?其中水果电商模式有哪些和发展方向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都清楚的是电商中作为难做的就是生鲜电商了,要知道曾经一段时间,一部分电商人选择尝试生鲜电商却终以失败为结局,虽说现在解决了生鲜电商中的物流问题,那么究竟现在生鲜电商好做吗?其中水果电商该了解哪些模式和发展方向呢?想要了解这些问题的电商小伙伴们,还在等什么,快来和小编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一下吧。
过年的时候在老家走亲戚,亲戚之前摆了个水果摊。
做了二十年水果的亲戚今年却不做了。
问其原因,答曰:水果生意越来越难做,今年亏本后就不做了。
无独有偶,一小认识的一个老板开了几个水果连锁店后也亏本转让了公司。
对于水果越来越难做的问题,没有实践自然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我之前就想搞一个水果店,对水果多多少少有些研究。
下面我试着从自己的理解,先从最熟悉农产品生鲜供应链说起。
01农产品供应链五种模式
这两年阿里、苏宁、京东等的大资本已经大举进入了农产品生鲜供应链。
而且便民工程、微商、农超对接、社区电商等新的产品供应链摸索也从未停止。
但是我国的农产品生鲜流通现状还是很糟糕,滞销事件时常发生。
农民卖水果难,市民买水果贵的怪圈愈演愈烈。
在消费端看到的是农产品价格上升,质量却在下降。
对,这就是你我真实的感受。
问题出在哪儿呢?
要从农产品生鲜供应链说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购买习惯和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购买商品时,大部分时候会从网上购买,线下的实体店生意受到了冲击,销售量下降。生鲜产品由于受到物流供应链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保质期短,所以经营生鲜产品的商家,如果做电商,对于物流和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生鲜电商的本质是什么。
农户+消费者的直销模式:
像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通过消灭中间商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种模式线下难成规模,线上质量难保证,购销双方都有担心的问题。
农户+批发商+零售商的批发模式:
这是我国农产品生鲜供应链的主要核心模式,农批市场是最大的流通枢纽。
——这种模式流通环节长、参与者多,供应效率低下,成本高,损耗严重。
农户+零售商+消费者的订单模式:
签合同有利于保障利益,若加上二小之前说的订单套保类的金融工具会更好。
——这种模式避免农户盲目种植,一定程度解决了小生产与大流通的矛盾。
零售商自建基地+消费者的基地模式:
生鲜农产品周转周期短、时效性、损耗严重等特点决定供应链之间必须无缝对接。
——这种模式让企业有主动权和控制权,只是投资大、周期长、风险想对也大。
农户+服务商+消费者的信息平台模式:
服务商作为供应链上下游的枢纽不参与买卖,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供供需信息。
——这种模式能解决供需信息问题,但供需双方的逐利性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上述模式有三个显著特征:
供应网络混乱,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引导,未集成化、一体化。
供应链条长,冷链配套服务跟不上,运作效率低下。
缺乏严格、统一的监管机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据统计,仅水果采摘后加工比例只有10%,储藏比例不足20%,每年烂掉的水果占生产总量的25%。
而流通环节损耗达到30%,远超过发达国家2%的数据。
以上必然导致农产品卖难,买价高。
02水果业要解决的难题
1、销售渠道变化
首先互联网、新零售头部渠道更加集中,进货端拥有的议价权越来越重。
一二线城市生鲜终端店越开越多,销售集中在盒马、超级物种、永辉、百果园等巨头手中。
其次社群、微商、内容电商、社区生鲜店也会越来越多,造就多样的销售和碎片化的购买模式。
2、标准化的难题
农产品的标准化路还比较远,甜度、酸度、果径大小、颜色、口感等标准化难度大,需要时间实现。
3、资金难题
拿一个果园去融资难度可想而知,资本是逐利的,投资回报长,风险大,不可控因素多,这些都会让融资难上加难。
4、人的问题
做水果成了规模,人才的需求是必然的。
但是水果比拼的是经验,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真正的人才可能自己早就做的风生水起了。
5、利润的问题
农产品供需是门学问,赚钱难度越来越大,这一单亏下一单赚是常有的事儿。
看似赚钱的买卖除去人工、损耗、成本就赚了个吆喝钱。
利润不能保证,这不是好生意。
以上问题可能正是导致你焦虑的原因。
03水果业未来的方向
1.一二线城市饱和、三四线城市崛起
随着收入增长,一二线城市布局早等因素,三四线城市迎来更多的机遇。
2.国产品牌、进口水果消费增长更快
消费升级带来的是对品质的高要求,未来消费者更看重水果品牌,有品牌意味着品质有保证。
而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降低,国外进口水果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3.全渠道销售,讲究时效和营销能力
线上线下结合,全渠道销售。
不管是微商还是最近兴起的社区电商都对时效性和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80、90、甚至00后成消费主力军
年轻人对健康、精美、品质、品牌的甚至是外观包装优质的农产品更加喜爱。
消费观的改变最终结果是引导生产端需要不断变化。
以前有句俗话:以不变应万变。
但是这句话在当下,不变以万变的结果只有一个字:死
所以亲戚不做是对的,50岁的人了变起来太难。
但是你可能还年轻,还能变。
唯有顺应市场,改变才能生存。
声明:如写有原创则为本站原创文章,没有则转载自第三方媒体。联系投稿